你的位置:清净莲海佛教图片网(非赢利,纯公益网站) -> 佛门人物 -> 佛祖心灯源流图

[东土祖师]六十八世三峰法藏禅师

图片发布者:思过黑鹰 发表时间:2011-05-11 15:39:26 点击次数:1141

您已经浏览完所有图片


图片介绍

六十八世三峰法藏禅师


  师锡山苏氏子。研究首楞严。修观音耳根圆通。会僧夹篱闻破竹声若迅雷。乃大彻。参金粟密云和尚。一日粟举僧问古德。朗月当空时如何。德云。犹是阶下汉。僧云。请师接上阶。德曰。月落后来相见。且道月落后如何相见。师便出堂。粟休去。开法三峰。大弘济宗。迁化后。塔于木山。


赞曰


竹声破裂。深入圆通。森罗万象。咸令斯宗。

  
阶前月落。觌面相逢。拂袖而去。独坐三峰。

 

三峰法藏



新续高僧传
  

法藏(公元1573-1635年),明僧。字于密,一字汉月,晚号天山。无锡(江苏)苏氏。《宗统编年》:(天启)甲子四年(1624),“汉月藏为(金粟)首座”。


幼读儒书。历主北禅、锦树、圣寿、圣恩诸刹,创三峰宗。后与圆悟理念不一,争论延续至清初。因其与反清人士之交往,雍正帝斥其为“魔法”而禁毁之。有《五宗源》、《三峰藏禅师语录》等传世。


《五灯会元续略》、《五灯严统》、《高僧摘要》、《宗门宝积录》(存目)、《续指月录》、《续灯正统》、《五灯全书》、《宗鉴法林》、《南岳单传记》、《正源略集》(存目)、《新续高僧传》有传。


字于密,亦号汉月。梁溪苏氏子也。年十五出家,越十年,受具戒于灵谷古心。时古心参禅说戒,绕座数百人。见峰来,大喜曰:“此子乃法中王,岂但我座前子乎?”居一年,辞去。古心亲送之曰:“灵谷有灵,汝当再至。”峰回顾者三,乃住三峰。后参天童,为首座。年四十,受天童衣拂。法弟子遍江浙。自此,灵谷宗派皆承三峰矣。

 

佛光大辞典


三峰法藏 (1573~1635)明代临济宗僧。梁溪(位于江苏无锡)人,俗姓苏。号汉月,字于密。十五岁出家,长好禅旨,读高峰语录有疑,潜心参究,历十余年。一日,闻折竹声大悟。天启四年(1624),至金粟寺参诣密云圆悟,蒙其印可付法。开法于苏州虞山中之三峰清凉禅寺(三峰禅院),世称三峰藏公。其后,历住北禅大慈寺、杭州安稳寺,苏州圣恩寺等名刹。师聪敏绝伦,负操任气,学贯佛儒。潜心禅修,沉思有年,见地遂异,倡为新说。著五宗源,指责当世曹洞宗抹杀五家宗旨,仅单传释迦拈华一事,而强调自威音王以来,无一言一法非五家宗旨之符印。一时诸方惊疑,论诤遂起。圆悟曾寄书告诫之,然不能夺其意。后于崇祯八年七月示寂,世寿六十二。清代雍正年间,帝以政令指其教为魔说,毁其书,黜其徒,三峰一脉遂绝。其所著广录三十卷、弘戒法仪三卷、语录三十卷等,迄今仍流传于丛林间。(五灯严统卷二十四、五灯全书卷六十五)

 

第六十八祖苏州邓尉山三峰法藏禅师


《南岳单传记》


降生锡山苏家。父道垂先生。讳兰。母周。生而屹然。负大志。五岁闻道。垂先生论孟子浩然之气。神思奋发。十一礼佛。方投地心。如洞开。矢志出家。万历十九年辛卯。师十九岁。尚宝薛公敷政素奇。师为鬻礼部牒。得度德庆禅院。研究首楞严。修观音耳根圆通。间讨河洛。著五经。参同四书。参同诸书。一时倡道诸名贤。顾端文高忠宪辈。有麟凤之目。一日侍御钱公启新。与尚宝薛公玄台。摇艇子到门。举楞严圆觉诸经论问师。师曰。楞严云。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瞿昙如将名品荔枝和皮核去。尽送在人口里。多不解吞。又云。但能转物。即同如来。临济德山又岂能过之。圆觉云。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而今诸家浩浩说禅。争能许便捷。二公甚击节。师器量迈越。不易自肯诺。怃然曰。宗乘中事。自问。理会也理会得。说也说得。只一事未在。敌他生死不得。遂决志行脚。圆具遍参。无当意。隐虞山三峰。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会窗外二僧。夹篱拗拆大竹。声若迅雷。乃大悟。复深研玄要之旨。从梅蓓蕾闭关。疽发于背。不觉忽推窗。见黄梅堕地。千门万户。划然天开。师痛念临济之道。叹曰。非我则从上大法。坠于地矣。乃握一黑漆竹篦。不顾身命亡。晓夜开发学者。一时称三峰罏韝。四方抱道宿望之士。及贤士大夫。争集其门。座下得法乳。名重丛林者若干人。尝示众。举云门大师曰。禅非意想。道绝功勋。汝等诸人怎么生参。乃曰。日升之时。明遍天下。日没之时。暗遍天下。虚空死活也。不知过在阿谁。随打露柱一下曰。诺惺惺著。示众。举云门斋次。将胡饼一咬曰。咬著帝释鼻孔。帝释害痛。师乃笑云。且道三身中。那一身觉痛人中来底菩萨。终隔一层天中来底菩萨。试道看。众无对。一齐打趁云。得恁不识痛痒。示众。举盘山和尚云。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亡。复是何物。乃云。直得露柱。立地放尿。知者谓。师擅临济纲宗。括云门作用。于是径山归宗诸名刹。皆虚席。尽礼迎住。而师力辞。甲子秋。见悟和尚于金粟。悟特上堂。举黄檗参百丈。丈举再参因缘。黄檗不觉吐舌。丈曰。子以后莫承嗣马祖去么。檗曰。不然。因师举得见马祖大机之用。然且不识马祖。若嗣马祖已后。丧我儿孙。丈曰。如是如是。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子甚有超师之见。故临济三度问佛法大意。三度被打。济后出世。惟以棒喝接人不得。如何若何。只贵单刀直入。师出众便喝。悟曰好喝。师又喝。悟曰。汝试更喝一喝看。师礼拜归位。悟复顾师。举僧问古德朗月当空时如何。德曰。犹是阶下汉。僧曰。请师接上阶。德曰。月落后相见。且道月落后。又如何相见。师便出堂。即日请师居第一座。遂嗣法金粟。出世历住杭州安隐净慈。秀州真如。吴江圣寿。苏州北禅邓尉。行世语录三十卷。广录五十卷○安隐示众曰。机先一向。是汝诸人安身处。先机一著。是汝诸人立命处。其间左之右之。或伸或缩。是汝诸人踏脚处。末后一句是汝诸人出头处。诸方目为五决旨。表曰。拗折秤衡。将甚么定斤两。尧封潜曰。大阳已在箕三度。好用陶唐太乙盘。

 

汉月法藏禅师悟道因缘


苏州三峰汉月法藏禅师,密云圆悟禅师之法嗣,俗姓苏,号于密,江苏无锡人。法藏禅师七岁时就乡校读书,一天,湖水暴涨,家人到处找他,不见踪影,以为他被洪水冲走了。就在这个时候,他却乘着一只大龟,冲浪而来。乡里人都非常惊诧,以为此子必为神器。法藏禅师十五岁出家,十九岁受具足戒,一度究心教典,精析儒术。他曾经告诉人说:“十河九洛,象教总持,须从无文字处求之。”于是著《四书五经参同》。


一日,法藏禅师阅读古代尊宿之语录,怃然叹曰:“宗乘中事,自问理会也理会得,说也说得,只是一事未在,敌他生死不得。”于是便在祖师像前烧香燃臂,自誓道:“倘得彻悟,愿不惜身命,力弘祖道。”从此以后,法藏禅师开始行脚参方,遍扣名宿,时间长达八年之久。法藏禅师曾经参究过“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之公案,可是未能彻旨。后来,他便隐居于虞山之三峰,“虚檐罅壁,草屋萝墙,床下水流,庭前草没,麦麸豆滓,掬水补衣。”在隐居期间,法藏禅师奋志用功,夜不倒单,历尽了千辛万苦。


后来有一天,法藏禅师在庵中打坐,窗外有两位僧人正在编夹篱笆,将一棵大竹子折断,声若迅雷。法藏禅师一听,当即豁然大悟。


为了做好保任的功夫,法藏禅师开始闭关。在闭关期间,一日,法藏禅师推开窗子,恰好看见一只黄梅从树上掉落到地上。他终于彻证了宗门妙旨。


从此以后,法藏禅师便在三峰开法接众,昼夜持着一个竹篦子,启发学人。一时名重丛林,人称“三峰罅鞴”。


法藏禅师悟道后,并没有经过明眼大德的印证。在接众期间,他也感觉到这样不太正规。于是,他在天启甲子年(1624)秋天,前往金粟,礼谒密云圆悟禅师。


法藏禅师刚到金粟,正好赶上圆悟禅师上堂说法。


圆悟禅师举黄檗参百丈之因缘——


一日,百丈禅师升座,为大众举自己昔日参马祖之因缘,当时黄檗亦在场。该因缘是这样的:有一天,百丈禅师入室参马祖,侍立在马祖身边。马祖拿起绳床边的拂子,高高擎起。百丈禅师问:“即此用,离此用?”马祖将拂子放回原处。过了一会儿,马祖道:“汝向后开两片皮,将何为人(你今后开口说法,将如何教人)?”百丈禅师于是也擎起绳床边的拂子。马祖道:“即此用,离此用?”百丈禅师听了,也将拂子放回原地。这时,马祖忽然振威一喝。举完这则公案,百丈禅师告诉徒众道:“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黄檗禅师一听,不觉吐舌。百丈禅师看见他这种表现,便问道:“子已后莫承嗣马祖去么?”黄檗禅师道:“不然。今日因和尚举,得见马祖大机之用,然且不识马祖。若嗣马祖,已后丧我儿孙。”百丈禅师赞叹道:“如是,如是!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子甚有超师之见。”黄檗禅师于是便礼拜。


举完这则因缘,圆悟禅师继续说道“故临济三度问佛法大意,三度被打。济后出世,惟以棒喝接人。不得如何若何(意思是说,不得用言语文字作种种解说),只贵单刀直入。”


刚说到这里,法藏禅师便从大众中走出,大喝一声。


圆悟禅师道:“好喝。”


法藏禅师于是又大喝一声。


圆悟禅师便道:“汝试喝一喝看。”


法藏禅师一听,便礼拜,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圆悟禅师接着又举赵州和尚的一则接众公案——


有僧问赵州:“朗月当空时如何?”赵州和尚道:“犹是阶下汉。”那僧便道:“请师接上阶。”赵州和尚道:“月落后相见。”


举完这则公案,圆悟禅师便问:“且道月落后,又如何相见?”


法藏禅师一听,便径直走出法堂。


圆悟禅师当即便请他留在席下,充当首座和尚。


第二天,圆悟禅师又上堂说法。


法藏禅师便从大众中走出,问道:“海众云从,慈霖普霪,现跃飞腾即不问,如何是驱雷掣电底句?”


圆悟禅师大喝一声。


法藏禅师道:“恁么则金粟花开,宝林果熟去也。”


圆悟禅师又大喝一声。


法藏禅师于是便礼拜归位。


不久,圆悟禅师便将衣法和拂子传付给法藏禅师。


法藏禅师得法后,即归三峰,此后住持过净慈、北禅、龙山、锦树、真如、圣寿等道场,并复兴了邓尉圣恩祖庭。


法藏禅师圆寂于崇祯乙亥年(1635),生前著有《五宗原》一书,曾在丛林中引起过极大的争论。临终前,法藏禅师上堂辞众云:


心休不说法,骨瘦上堂艰。
   

分明都说尽,湖水洗山巅。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