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清净莲海佛教图片网(非赢利,纯公益网站) -> 佛门人物 -> 佛祖心灯源流图

[东土祖师]三十六世百丈怀海禅师

图片发布者:思过黑鹰 发表时间:2011-04-20 17:36:16 点击次数:327

您已经浏览完所有图片


图片介绍

三十六世百丈怀海禅师

 

百丈怀海禅师俗姓王,福州长乐县人,原籍太原,远祖因西晋怀帝永嘉战乱,移居到福州。有檀越请怀海禅师住洪州新吴(今江西奉新县)大雄山,另创禅林。此地水清山灵,山岩兀立千尺许,号百丈岩。《景德传灯录·怀海禅师章》曰:“檀信请(怀海)于洪州新吴界住大雄山,以居住严峦峻极,故号之百丈。”不久四方禅客云集,以沩山灵 、黄檗希运为上首,由是百丈丛林门风大盛。怀海禅师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入灭,世寿六十六。穆宗长庆元年(821)敕谥大智禅师。

 

简介


  百丈怀海禅师俗姓王,福州长乐县人,原籍太原,远祖因西晋怀帝永嘉战乱,移居到福州。大师早年在广东潮阳西山依慧照禅师落发,又到衡山依法朗受具足戒,后又往庐江(安徽庐江县)浮槎寺阅藏。因听说马祖道一在南康(江西赣县)弘法,于是就前往参学,是道一门下首座,侍奉道一有六年,得到印可。和百丈同时参学的还有智藏、普愿,他们各有所长,成为马祖门下鼎足而立的三大士。不久有檀越请怀海禅师住洪州新吴(今江西奉新县)大雄山,另创禅林。此地水清山灵,山岩兀立千尺许,号百丈岩。《景德传灯录·怀海禅师章》曰:“檀信请(怀海)于洪州新吴界住大雄山,以居住严峦峻极,故号之百丈。”不久四方禅客云集,以沩山灵 、黄檗希运为上首,由是百丈丛林门风大盛。怀海禅师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入灭,世寿六十六。穆宗长庆元年(821)敕谥大智禅师。

 

经历


  怀海本姓王,俗名木尊,长乐沙京村人,生于唐开元八年(720年)。传说王木尊幼年哑不能语,一天祖母带他到附近的龙泉寺烧香,突然开口说话,回到家里又成哑巴,于是落发寺中为僧。后来去江西南昌师从高僧马祖道一修禅,得道后在江西奉新大雄山(俗称百丈山)开山说法,因此世人尊称他为百丈禅师。他针对当时丛林初立,未订规章的现象,便参照大小乘戒律,制定各派都接受的《禅门规式》,被寺院普遍推广,世称《百丈清规》。宋初《百丈清规》被定为天下禅林必须奉行的管理条例,一直沿用至今。其中“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风尚,最为著名。百丈晚年回家乡西山寺住持,重建寺院,于唐宪宗九年(814年)圆寂,享年95岁,谥“大智怀海禅师”。龙泉寺由此光芒四射,在中国佛界享有崇高声誉,倍受唐皇室重视,懿宗皇帝亲笔题写龙泉禅寺山门匾额。龙泉寺与日本佛教“黄蘖宗”关系密切。清顺治时福清黄蘖寺高僧隐元禅师应聘东渡日本前曾来龙泉寺住持,隐元禅师到日本后创建了“黄蘖宗万福寺”,成为日本佛教界“黄蘖宗”的开山鼻祖。

 

影响


  百丈禅师——中国佛教史上的大革命家。今天之所以有佛教,佛法能够流传,就*马祖百丈师徒二人建立了丛林制度,建立了禅堂,设立了百丈清规。百丈会下有四五百人。有四五百人跟着他修道。那规矩严得很。他老人家自己领头做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你看看丛林制度,百丈清规,那真是了不起。个个都是自动自发,共有共享,同甘苦,共患难。任何事情,都是百丈自己带头。弟子们看不下去,劝他老人家不要做,我们来做。他不。后来,徒弟们把他的工具藏起来了,不让他做工,不让他种田。他就一天不吃饭。不要我做,我就不吃。徒弟们吓死了,赶紧把工具拿出来。他老人家又跟大家一起工作。

 

丛林要则


唐朝百丈禅师二十条丛林要则:

  

◎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疾病以减食为汤药:


◎烦恼以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留众以老成为真情:◎执事以尽心为有功:


◎语言以减少为直截:◎长幼以慈和为进德:


◎学问以勤习为入门:◎因果以明白为无过:


◎老死以无常为警策:◎佛事以精严为切实:


◎待客以至诚为供养:◎山门以耆旧为庄严:


◎凡事以预立为不劳:◎处众以谦恭为有礼:


◎遇险以不乱为定力:◎济物以慈悲为根本。

 

百丈清规背景


  研究百丈丛林清规必须要了解怀海禅师制定清规的历史背景。


  百丈怀海禅师处于唐朝中叶,即唐玄宗至唐宪宗之间。首先是当时禅僧大多没有固定的住处,一般依律寺而居,于说法行道有诸多不便。况且当时禅僧日益增多,却无独立的禅院。其次在唐朝中叶以后,封建政权对佛教采取了相当多的限制措施。如唐明皇开元二年(714),朝臣姚崇上书,请求整理僧尼队伍,并停止佛道营造。唐明皇于是下诏,敕命沙汰伪滥僧尼12000余人,责令还俗。特别是后来两税法实行后,取消了对寺院和僧尼个人田产免税的规定,同时伴随着士族的衰落,劳动生产者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寺院土地和劳动力来源都发生了困难,僧侣面临着如何适应社会变动而生存下去的严峻形势。


   当时佛教许多宗派,如法相宗、天台宗等由于贵族色彩太浓,解决生活能力差,理论又复杂,所以就不能适应社会形势的变化,因此衰落了。禅宗因为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理论较适合大众,又不太依靠豪华奢侈的殿堂、经像、法物,加上自慧能以来,诸位大师都不排斥生产劳动,甚至许多开山祖师都亲自参加劳动,因此比其他宗派较能适应新形式。所以其他宗派衰落而唯独禅宗获得发展机会。


   但是成为问题的是禅宗的实际生活、生产状况与旧戒律发生冲突。因为依照戒律,不许出家僧侣自己从事生产劳动;若从事劳动则被视为犯戒,所以旧的戒律已成为禅宗发展的障碍。怀海禅师清楚认识到禅宗面临的这种形势,决心实行改革,为禅宗发展扫清障碍。怀海禅师认为我们是修大乘法,不应被小乘戒律所束缚。后来有人建议:《瑜伽菩萨戒》和《璎珞经菩萨戒本》是大乘戒,那我们持这两种戒。而百丈禅师则认为这两种戒律虽属大乘,但却是佛陀根据印度情况而制定的戒律,我们不应生搬硬套。他信为应博采大小乘戒律中适合中国国情的合理部分,制定出一部新的制度,因此《百丈清规》应运而生。

 

意义


  正因为有百丈禅师对禅宗的这一巨大贡献,从而使禅僧直接从一般寺院分离出来,使禅宗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佛教宗派。这里真正使禅宗体制更趋中国化的,对禅宗自身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的则是上面所说的普请法的确定。


   普请法是对印度佛教戒律和僧侣日常生活的重大突破和改造,与中国古代封建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相适应。根据普请法,禅院上下凡能参加劳动的都得参加集体劳动,包括开山、垦荒、耕作、种菜、担水等,各尽所能,全面实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方式。普请法的提出,以及怀海禅师模范实行这一制度,彻底否定了旧戒规轻视劳动,反对僧人劳动的内容,从而使僧徒劳动变成必要的和光荣的事。禅僧通过自力劳作,实现了经济上的自给自足,从而开辟了一条农禅结合的道路,使禅宗迎来更大发展。任继愈先生通过对禅宗的长期研究,指出了《百丈清规》在禅宗中国化方面的地位。他说:“禅宗僧徒,靠劳作过日,把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和产方式各生活方式紧密地结合到僧众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来。这一变革与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得到进一步协调,从而获得生命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百丈清规》中规定的禅居是建立在无私有财产、共同劳动、平均消费的基础,具有社会主义精神。


   综上所述,百丈怀海禅师通过禅门清规,从组织体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保证了洪州禅的发展和繁荣。如果说道一从思想方面开辟了禅学新时代,那么怀海禅师则从实行方面保证了禅学的发展。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