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清净莲海佛教图片网(非赢利,纯公益网站) -> 佛门人物 -> 佛祖心灯源流图

[东土祖师]四十三世汾阳善昭禅师

图片发布者:思过黑鹰 发表时间:2011-04-20 22:47:53 点击次数:306

您已经浏览完所有图片


图片介绍

四十三世汾阳善昭禅师


汾州(今山西汾阳)太子禅院的善昭禅师,后尊称为汾阳禅师。俗姓俞(947~1024),太原人氏。他从小便有一股子与众不同的气质,沉郁深邃,见微知著,犹如古贤。更不可思议的是,他天生通晓一切文字,不由师训,而且,举一反三,问一答十。传授他儒业的老先生感叹道:“此子大智若愚,见知天然,前程远大。”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善昭年仅十四岁,父母便相继而亡。


最怜少年失依怙,冷泪酸楚惟自知。


孤苦伶仃的善昭品味到的不仅是人生无常,更深刻体验到了世事炎凉。他当年剃发出家,受戒之后,杖策游方,离开了让他百感交集的故乡。


他所到之处,很少停留,更不喜好游山观景。同行的人都讥讽他没有禅者的潇洒与韵味。有人为此讥讽他粗俗缺少雅兴。


善昭严肃地说:“自古以来,祖师大德行脚云游,是因为圣心未通,道业未成,所以驱驰丛林,以求决择,而不是为了游览山水,观风望景。”

 

参访悟道


善昭到处访师问道,先后参访了七十一位禅师,虚心学习他们各自传授的不同流派的禅法。在当时流传的禅门诸宗中,他曾特别喜爱曹洞宗「偏正五位」的「门庭施设」,对从理与事的圆融关系上论证禅宗的心性理论的形式十分赞赏。石门慧彻,洞山下三世,从襄州(治今湖北襄樊)石门寺献蕴嗣法后仍在此寺传法,名闻丛林。善昭在游方过程中曾到襄州石门寺参谒慧彻,为表达对曹洞宗禅法「五位君臣」的赞赏,曾作《五位偈》。


五位参寻切要知,纤毫才动即差违。 金刚透匣谁能晓,唯有那咤第一机。


举目便令三界静,振铃还使九天归。 正中妙挟通回互,拟议锋芒失却威。


石门彻禅师颔首称善,说他尽得曹洞妙旨。然而,善昭并不满足,他始终存有一个疑虑:临济儿孙,是不是别有奇特之处?


于是,他背起行囊,专程前往汝州首山,向省念大师请教。


到首山,他问道:“百丈卷席,意旨如何?”


善昭所问的“百丈卷席”,是一则著名的禅宗公案:百丈怀海在马祖道一使劲扭他的鼻子、痛彻心扉的情况下,豁然开悟了。第二天,马祖上堂,刚要说法,百丈却卷起法座前的拜席而去。因此,马祖一言不发,便下了座。


这一公案,表示了百丈的悟境。然而,未开悟的人却无法领悟到那种境界。所以,千百年来,总有丛林禅人提拈出来,向师父讨教。


那么,首山大师是如何回答的呢?首山说:“龙袖拂开全体现。”


善昭感到脑海之中一阵发麻、发痒,似乎还隐隐发亮——凭直觉,他感觉到自己似乎发现了一条通向全新境界的道路!然而,他不知道如何切入。因此,他急切地追问道:“师意如何?”


首山气壮山河地吟诵道:“象王行处绝狐踪。”


好一个“龙袖拂开全体现,象王行处绝狐踪”! ——龙袖拂开全体现:百丈卷席的举动,展现了自性的“全体大用”;象王行处绝狐踪:象王比拟自性,狐踪象征尘劳万象,自性显现,一切皆真,转凡成圣。


善昭于言下大彻大悟!他跪拜之后,感慨万千地说道:“万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捞漉始应知。”


宇宙万象,都如水中之月一样了不可得。然而,也惟有经过再三“捞摸”,才知道其实质本空,无法得到;也正是知道了水月不实,才明白了“真月”——自性所在。


当时,方丈之内还有一个僧人,他问善昭:“你见了什么道理,便自我肯定?”


善昭说:“正是我生命的归宿处,也是超越生死之处。”


善昭在师父身边服勤甚久,然后才辞去。他宛若一只无拘无束的鸟儿,悠游在湘衡之间。


衡岳苍翠,七十二峰竞秀,正脉高耸入云端;


洞庭浩瀚,千溪百水同归,源远流长到天边。


善昭禅师虽然和光同尘,但自有明眼人识破他的行藏。时任长沙太守的张茂宗,就是一位道眼高明的 居士。他以自己管辖的地方境内四座最为著名的寺院,请善昭禅师择之而居,善昭禅师报以微笑。就在当天,他连夜离去,没了踪影。


善昭禅师这一跑,就从湘江之畔,隐藏到了汉水之滨,从湖之南的衡岳,来到了湖之北的襄沔。他寓止山中,隐姓埋名,过起了隐士野老的生活:


石径有尘风自扫,山谷无门白云关。


尽把好月藏峰巅,不教胜境落人间。


襄州太守刘昌言,耳闻善昭禅师隐居在自己的地盘,便寻寻觅觅前来造谒。一番禅话之后,刘太守感叹相见恨晚。当时,襄州境内禅宗名刹洞山、公隐的僧众都空出方丈席位,议请善昭住持。刘太守请善昭自己挑选。善昭禅师自我耶揄说:“我不过是一个混日子的粥饭僧。传佛心宗,并非我的职责。”如是,僧众、太守前后八请,他都坚卧草庵,不肯出山。

 

出山


善昭离开首山后,先往南方游历于湘江衡山之间,潭州知州张茂宗听闻善昭之名,请善昭从州内四所大寺中自由选择一寺担任住持。然而善昭笑而谢绝,趁夜间稍稍离开此地。他北上渡江到达襄州,住在白马山。善昭之师省念禅师于宋太宗淳化4年12月(已进入公元994年)去世,门下弟子对振兴临济宗感到责任重大。


首山大师圆寂,西河(今山西汾阳)的民众派遣善昭的师弟契聪前来迎请他回家乡住持太子院。但是,善昭闭关高枕,拒不见客。契聪禅师破门而入,也不管他师兄不师兄,大声责备他说:“弘扬佛法是大事,而你个人靖退不过是小节。风穴祖师爷惧怕‘临济一宗,遇风即止'预言应验,担忧宗旨坠灭,幸而有我们的先师首山出世。现在,先师已经弃世,你是有能力荷担如来大法的人,如何能安眠山中,独享禅悦?!”


善昭一听,矍然惊起,握住契聪师弟的手说:“若不是你,我就听闻不到这样直截了当的批评。快去准备行装,我马上就跟你走。”


当天,善昭禅师就离开安隐的深山,来到汾州太平寺太子禅院。从此,他宴坐一榻,足不出山三十年。由此,天下道俗慕仰他的道德,不敢直接称呼其名,尊为“汾阳”。
善昭重视自修自悟,认为企图依赖别人的讲授、接引达到觉悟是不可能的。


他曾对弟子说:诸方老宿,事不获己,东语西语。尔等将谓合恁么地广陈词说,各竞聚头,不眠不睡,道我参寻。尔拟向那里参!古人云:向外作功夫,总是痴顽汉。快须信取,不用久立。


他说各地禅寺的有声望的老禅师每天上堂说法,是出于不得已,然后批评门下弟子竟认为这样「广陈词说」是应当的,竞相游方相聚,日夜寻师,参禅问道。他大声斥问:你们想到哪里参!古人早已说过:任何向外追求解脱的修行做法,都是愚痴顽固表现。


尽管如此,善昭并不反对行脚游方,他自己早年就参访过七十多位禅师。那么,应当如何看待行脚访师,参禅问道的做法呢?他告诉弟子:


古德已前行脚,闻一个因缘,未明中间,直下饮食无味,睡卧不安。火急决择,将莫为小事。所以大觉老人(按:指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想计他从上来行脚,不为游山玩水,看州府奢华,片衣口食,皆为圣心未通,所以驱驰行脚,决择深奥。传唱敷扬,博问先知,亲近高德,盖为续佛心灯,绍隆祖代,兴崇圣种,接引后机,自利利他,不忘先迹。

 

三玄三要


善昭禅师上堂对大众说:“汾阳(善昭自称)门下有西河狮子,当门踞坐。但有来者,即便咬死。你们有什么方法能进入汾阳门、见到汾阳人?如果能见到汾阳本人,可以当祖佛的 老师;见不到汾阳本人,都是立地死汉。现在还有人能进来吗?要进须快,免得遗憾平生!”他举起禅杖,大喝道:“速退!速退!珍重。”


善昭禅师上堂开示说:“先圣(临济祖师)云,一句语须具三玄门,一玄门须具三要。哪个是三玄三要的句?你们赶快领会。各自思量,心里稳当了吗?还有想探讨的么?有即出来,大家商量。”


一个弟子问:“如何是学人用功的处?”


善昭告诉他:“嘉州打大象。”


弟子再问:“如何是学人转身处?”


善昭说:“陕府灌铁牛。”


弟子三问:“如何是学人契悟处?”


善昭做了几个舞狮的动作:“西河耍狮子。”


善昭说:“你们若领会了这三句,就已经明辨‘三玄'。另外还有‘三要',也需要切实弄明白,不能等闲视之。”


善昭禅师颂出了三玄三要的根本之道:


三玄三要事难分,得意忘言道易亲。


一句明明赅万象,重阳九日菊花新。

 

吃肉公案


汾州处在北方,冬日苦寒,所以善昭禅师便暂停了夜参。有一天晚上,方丈之门无故自开,一个长相奇异的比丘振锡飞来。他恭恭敬敬给善昭施礼之后说道:“大师座下有大士六人,您夜间如何不说法呢?”言罢,腾空而去。


由是,善昭恢复了夜参,并记以偈曰:“胡僧金锡光,为法到汾阳。六人成大器,劝请为敷扬。”


大士,是菩萨的别称。那么,汾阳善昭座下云集着数百僧人,哪一个才能成大器呢?这一天,汾阳善昭对大众说:“昨天夜里,我梦见亡故的父母向我要酒肉纸钱。”


于是,他便以世俗的礼仪来祭祀父母。 祭祀的场所就安排在寺院的库堂,设牌位、上酒、供肉、烧纸钱,一如俗间。祭礼完毕之后,善昭将寺院各位管事的知事找来,让他们将祭祀用过的酒肉发给所有的僧人吃掉。我的天,喝酒、吃肉,是僧伽大忌,戒律所严禁的啊!破戒比丘,人神共愤。所以,那些知事辈纷纷推却。汾阳善昭独自坐在供桌旁,就在众目睽睽之下,喝酒吃肉,饮啖自若。


许多僧人见此情景,一脸的痛苦,真是如丧考妣,便纷纷闭上了眼睛。这时,有人说道:“这个酒肉和尚,岂能拜他为师!”那些人连忙收拾行囊,一哄下山,弃他而去。整个寺院,惟有石霜楚圆(慈明)、大愚守芝、琅琊慧觉、泉大道(芭蕉谷泉)等六七人留了下来。


翌日,汾阳善昭上堂说:“许多闲神野鬼,只不过一盘酒肉、两沓纸钱,就都打发走了。《法华经》云:“此众无枝叶,惟有诸真实”。学佛之人吃素,宗旨是在戒杀,唤醒慈悲之心。若口中茹素,心里残忍,堕地狱如箭!”


一位留下来的弟子见师父为勘验他们,不惜浑身落草,便询问说:“如何是和尚家风?”


善昭禅师道:“三玄开正道,一句破邪宗。”


弟子再问:“如何是和尚活计?”


善昭回答:“寻常不掌握,供养五湖僧。”


弟子三问:“不知吃个什么?”


善昭哈哈大笑:“天酥陀饭非珍馔,一味良羹饱即休。”


汾阳善昭上堂说偈子曰:


汾阳有三诀,衲僧难辨别。


更拟问如何,拄杖蓦头揳。


汾阳不但用非常手段淘汰了大部分混饭吃的僧众,而且布下龙门阵,勘验硕果仅存的弟子们。


参禅的僧衲,也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汾阳三决


果然,就有不怕挨打的僧人出来问:“如何是三诀?”


汾阳善昭说过“问如何,蓦头揳”,自然要狠狠打他。谁知,这僧挨了禅杖,反而高高兴兴礼拜了下去。汾阳善昭这时说道:“好吧,我为汝全部颂出:


第一诀,接引无时节,巧语不能诠,云绽青天月。


第二诀,舒光辨贤哲,问答利生心,拔却眼中楔。


第三诀,西国胡人说,济水过新罗,北地用镔铁。”


汾阳善昭停顿片刻,又说:“还有人会么?会的出来通个消息。要知远近,不要只是死记硬背我的话语,这对你没有什么利益!不用在这法堂久久站立,珍重!”


一位僧人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善昭禅师说:“青娟扇子足风凉。”


再问:“如何是道场?”善昭禅师的脚丫子点了点眼前的地面,说:“下脚不得。”


僧人更进一步问道:“如何是大道之源?”


师父却说:“掘地觅天。”


掘地,自然觅不到天,所以僧人疑惑地问:“何得如此?”


善昭呵斥他:“不识幽玄!”


僧人心中突然迸出一道亮光——最平常的,就是最幽玄的:热时煽风扇,凉风就是祖师西来意;举手投足,处处都是道场!


另一个徒弟见有机可乘,重复问道:“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这次善昭禅师回答的是:“彻骨彻髓。”


“此意如何?” 徒弟不理解。善昭告诉他说:“遍天遍地。”


徒弟又问道:“真正修行人,不见世间过。不知道不见个什么过?”


汾阳善昭师吟诵道:“雪埋夜月深三尺,陆地行舟万里程。”


白雪岂可埋月夜?陆地如何能行舟?所以徒弟说:“和尚是何心行?”


汾阳一笑:“就是你心行。”

汾阳善昭禅师圆寂


宋真宗乾兴年间,岁在壬戌,善昭禅师已经高寿七十八岁了。这一年,汾阳善昭禅师的老朋友、龙德府太守李侯,将著名道场承天寺的方丈之位空着,想请他前来住持。李侯派遣的使者一连三次前来恭请,他都婉拒不赴。


李侯责怪使者办事不力,狠狠处罚了他一顿——打了五十大板。而且,下绝令说:“如果再请不来,就别活着回来见我。”


使者胆战心惊,第四次来到太子院,磕头如捣蒜,满面凄苦地对善昭禅师哀求说:“今番大师必须和我一道回龙德府,不然的话,小人只有死路一条了。”


善昭师笑道:“贫僧因为年老体病,已经三十年不出山了。 你一定要我前往,可以分先后而行,何必非要一起走呢?”


使者说:“只要大师答应,那么先行后走,由您选择。”


于是,汾阳善昭令主事的僧人设斋,而且自己整理好行装。在吃饭的过程中,他对众僧说:“老僧要去,你们谁愿意相随?”


一僧出来说:“我愿意追随前往。”


汾阳善昭问:“你一日行几里路程?”这僧见师父年老,所以尽量往少了说:“能走五十里吧。”


善昭摇摇头:“那你追不上我。”


又一僧出来说:“我能日行七十里。”


善昭还是摇头:“你也随我不得。”


这时,跟随师父多年的侍者挺身而出,说:“我能随得。只要和尚到什么地方,我随即就到。”


“你真能随得。” 这次,善昭点了头。他转过头来,对使者说:“我先走了。”


说完,汾阳善昭放下筷子,安然而化。


更神奇的是,那说追随师父的侍者,随即站立着,圆寂于善昭身侧!

 

清净莲海佛学网: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交流论坛 联系我们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了你的版权,请你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消息后24小时内删除。
清净莲海佛学网 版权所有